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铝合金制品大家都会很熟悉,比如门窗、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工业制品都采用了铝合金,还有很多产品宣称使用的是航空铝,并且打上重量轻、耐用等等标签。
而在汽车工业领域,铝合金同样是应用十分普遍的,很多老款车型或是比较低端的车型都采用了钢制的轮毂,重量大并且样式也不好看,因此现在大多数家用车都换上了铝合金轮毂,造型样式多变,并且看起来也非常高级。
除了轮毂以外,近年来还很流行“全铝车身”的说法,大家对于全铝车身这个名词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很多豪华品牌都采用了全铝车身、铝制底盘连接件等,还有一些车内的按键、旋钮等也采用了铝合金的零件,这样子就能够更进一步提升车内的豪华感和质感。
全铝车身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为何难以被车企大范围的应用呢?懂哥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线:重量轻
特别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崛起,降低车身重量也代表着能够得到更好的续航表现,而且本身新能源车的重量就要比传统燃油车更重,因此换上了全铝车身,也同样能够提升车辆的操控感受。一般铝的密度为2.7/cm3,而钢材的密度为7.8g/cm3,同等体积的铝材,重量大约只有钢材的1/3,因此铝合金在重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也是它现在被普遍的使用的原因。
而相较于钢板,铝板则没有这种顾虑,因为它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一层氧化铝薄膜,从而隔绝铝合金与外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铝合金部件相比钢制部件更耐腐蚀。
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铝合金的刚性不如钢材,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制造工艺好的铝材也能有着非常高的强度,但是在汽车制造的成本控制之下就会采用混合型车身,比如一些主要部件上覆盖的就是韧性更好、防撞能力更强的热成型钢,而其他底盘件和覆盖件等则是使用铝合金。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增强汽车的防碰撞能力,并且还能达到降低车身重量,这样就能做到两全其美,面面兼顾。
铝合金的强度虽然不如高强度钢,但铝合金却有着很好的延展性,能够最终靠自身形变溃缩达到更好的吸能作用。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刚性的强度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很好吸能溃缩,这样才可以将碰撞所产生的力量更好地释放,从而保护客舱内的乘客。所以,通常汽车前后杠都会设计一个吸能盒,并采用低强度的铝合金材质,让整个吸能盒在碰撞时能更好的溃缩卸力。
说完了铝制车身的优点,咱们来聊聊缺点。就是铝制车身的加工难度高,成本高。铝以及钢铝的焊接工艺技术难度十分大,而且成本比较高,焊接工艺是影响车厂能否制造“全铝车身”的主要的因素,目前应用于铝焊接、钢铝焊接的焊接工艺主要有:铆接、螺接、电阻焊、激光焊等。而铝板韧性差,一般较难冲压,铝板的冲压成型与钢板相比要求设备与工艺的精度更高,直接拉高了制造成本。
所以在20万元以内的家用车上,铝合金并不是一种主流材料,其实是以钢材为主。而对于一些价格超过40万元的汽车,现在基本已经都使用了铝合金材质,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好车都更倾向于用铝合金。
所以,如果只是车身覆盖件的剐蹭,能够最终靠钣金和喷漆的方式处理,但如果是受碰撞后板材变形,或者是车身结构件受损,那么只能更换。比如车门遭受了严重的剐蹭,导致变形,那就只可以通过更换来解决了。而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进口车型,备件量较少的情况下,有可能就会出现碰撞事故后,等待进口零件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会影响出行。
[ 微信扫一扫 ]
[ 手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