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中华读书报》新年首刊评论专版宣布我国近代史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闻名史学专家周溯源评论《汗水和生命筑就的一座丰碑》,高度赞扬《大地丰碑——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建造写实(前史图片珍藏版)》一书出书。
为落实习在河南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调查指示精力,歌颂黄冈公民知难而进的精力风貌,展现上世纪五十时代黄冈水利建造重大成就,通过三年多的尽力,由浠水县委、县政府、黄冈市水利和湖泊局、浠水县档案馆(史志中心)安排编纂,汪德富、李毅主编的《大地丰碑——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建造写实(前史图片珍藏版)》一书,2024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书社出书发行。我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生前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原浠水县委书记王楚平题写序文。
《大地丰碑——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建造写实(前史图片珍藏版)》(以下简称《前史图片珍藏版》)图文并茂,全面记载了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弯曲、艰苦的建造进程。书中录入的216张前史图片是从近千张老照片中遴选出来的,绝大多数图片为初次揭露宣布。全书由概述、工程建造(勘察规划、施工导流、主坝工程、溢洪道建造、灌溉工程、电站建造、灌区配套工程等)、工程效益(灌溉效益、防洪效益、工业效益、抽水蓄能、安全饮水)、附录(库区移民、人物剪影、工程中因公献身民工名录)以及编后等部分所组成,是记载浠水、英山、罗田三县公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力,管理穷山恶水,发明青山绿水和幸福生活的宝贵前史档案。
《前史图片珍藏版》一书,厚重而精巧。翻开它,前史风云扑面而来。一张张图片,摄下峥嵘岁月的真情实景;一桩桩大事,留下工程建造者们的艰苦进程;一段段文字,记下造就这颗“鄂东明珠”的磨难光辉。
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横空出世,伟哉!美哉!它是一座流金淌银的富民宝库,一座景色俊美的生态公园,更是一座风雨难蚀的精力丰碑!
浠水为长江中游北岸支流,坐落大别山南麓,是黄冈区域的五大水系之一。该流域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向来水旱灾害频频,尤以旱灾为甚,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前史上每遇大旱,沙洲显露,地步龟裂,荡然无收,常呈现“赤地如焚,饿殍载道”的惨状。民国时期,江汉工程局曾派员查勘,虽提出开发浠水的陈述,却未能见诸行动。
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后,人们迫切希望开发浠水资源,开展电力和灌溉作业。1956年冬湖北省公民委员会向电力工业部武汉水力发电规划院提出勘察浠水白莲河的要求,1956年12月,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向电力工业部提出勘察白莲河水电站的要求,工程兴修正式列入议事日程。1957年,湖北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陈述,1958年国家计委将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7月21日,黄冈地委赞同建立湖北省浠水白莲河水电工程指挥部。1958年8月10日,湖北省公民委员会赞同正式开工,并决议白莲河水库电站工程由黄冈专署担任兴修。后因水患,工程一度中止。在、王任重、张体学等领导同志的亲身关心下,1959年10月30日黄冈地委、专署宣布持续施工的指示,发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安排民工从头上马,要求干部一天到岗,民工三天到岗。三县民工5万多人日夜兼程,带着各种粗陋的东西和行李向白莲河水库工地进发,局面浩大壮丽,扣人心弦。
1959年10月复工后,各方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抽水机缺乏,省农业厅调来1 700多匹马力的抽水机械;工地缺机油,省商业厅领导一次拨给工地8吨机油;工地缺紫铜焊接合金钻头,武汉军区领导送来几百斤打靶用过的子弹壳,使十多飓风钻机从头发挥效果;等等这些,难以尽书。
工程中不断呈现各种困难,逐一被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和民工大众战胜。为了围堰合龙,清基抽槽,即使是大地冰封、朔风刺骨的数九寒天,基坑工地依然热火朝天。工地昼夜两班倒,每班作业12小时。副指挥长李友元带领突击营承当掏沙使命,他身穿裤衩,在齐腰深的水里和民工一同掏沙,一连几天未下“前方”。清基掏沙突击队清晨上工,尽管水面被冰封了,队员们决然脱去衣服,破冰跳进水中掏沙,体现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1960年10月6日水库开端蓄水,1961年7月15日第一次开闸放水。1962年5月主坝工程竣工,1964年7月9日,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白莲河水利纽带主体工程总计土方162.55万立方米,石方84.01万立方米,耗用钢材1452.03吨,水泥1.87万吨,木材1.13万立方米。数万民工靠简易东西,凿壁穿岩,劈山开渠,跨壑飞虹,共开挖出东、西两大干渠,全长243.6千米;建渡槽46座,隧洞379座,倒虹管44座,全长47315.8米;灌区的农渠及泄水闸等,漫山遍野。工程8年,献身民工180名,伤残民工数千人,可歌可泣!
白莲河水库的建造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极端困难的时代里完结的。当年的决策者们,面临大众呼喊,立志工程上马,带着疲倦的身躯,废寝忘食,一直在工地现场指挥建造。施工高峰期,10万建造大军发扬愚公移山精力,凭着百折不挠的信仰,窝居茅棚,餐风露宿。工地上的钎锤声、打夯声、哦呵声、车轱声、炸石声,惊天动地;民工们肩挑背驮,左肩磨肿了,换成右肩;手掌起泡了,包扎再战;推车疲乏了,席地而憩;身体受伤了,不下前方;肚子饥饿了,吃一把咸菜。他们便是凭着这样一股热情和冲天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搬掉一个个山头,凿开一处处地道,筑起一层层坝基,架起一座座渡槽,发掘一条条途径,修起一栋栋厂房,用血泪与汗水凝成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
白莲河水库灌溉面积包括三县,共达64万亩,首要灌区浠水县,抗旱才能由缺乏三十天提高到能抗百日大旱,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田,百分之四十的旱地,完成了自流灌溉。以白莲河水库为“母库”、东西干渠为动脉、中小水库和塘堰为根底的长藤结瓜式的自流灌溉网络,改变了灌区曩昔“十年九不收”的情况,变成万顷良田五谷丰登。从防洪效益来看,自从白莲河水库建成,先后通过1969年、1983年、1991年、2016年、2020年五次大洪水的检测,减少洪峰量均在50%以上,千万家大众得以安澜;从发电效益看,纽带工程上的四大发电站为湖北及至华中电网安全、安稳运转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效果,一起为当地经济建造开展作出了较大奉献;从饲养效益看,该库曾创网箱养鱼亩产全国新纪录,为国内外访问者而敬慕;从供水效益看,是浠水县的主供水源,一起统筹了黄州、团风城区及部分城镇,鄂东大型水厂建造,使百多万居民喝上甜美清洁优质水;从环保和文旅开发价值看,先后取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景色区、生态维护和绿色开展现范区的桂冠。事实上:“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从《前史珍藏版》书中可以精确的看出,白莲河水利纽带工程建造者们体现出了谋事在人、克服水害的坚定信仰,敢想敢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不计功利、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是中华民族巨大精力的缩影。建造者们用汗水和生命筑就的这座丰碑,将永久镌刻在前史画卷中,彪炳千秋,世代相传。
[ 微信扫一扫 ]
[ 手机网站 ]